close

昨天晚上賴著不睡覺,從朋友「面書」看到以下新聞,挺有趣也頗感動︰

書市觀察/卡夫卡最後傑作終於現身

故事回到上世紀二十年代。當時的卡夫卡和女友朵拉到處鬼混,偶然在公園遇到一名因失去玩偶而哭泣的小女孩。為了安慰小女孩,卡夫卡竟然認真創作了二十封玩偶給女孩的信(內容說玩偶已經找到同伴之類),歷時三星期。三星期過去,小女孩已不再想念玩偶,隔年卡夫卡也不幸因病去逝,而女友朵拉卻一直保留那二十封信,卻在二次大戰把它遺失掉。

輾轉來到二十一世紀,工人在修葺維也納某墓園時找到被油紙包起的信。由於沒有人認領,工人隨意放進古董木桃盒後,信連盒便流落到當地跳蚤市場。一名台灣女留學生在市場買下木桃盒,也發現那二十封信。仔細閱讀後,發現那由二十封信串連起來的玩偶故事相當有趣,而且作者字體工整,女學生讀得興味盎然,更將信件打成電子檔及翻譯。本來已打算交給台灣出版社出版,不料出版社倒閉而使故事書沒有廣泛流通。故事書於去年又被帶到德國書展(書的原文為德文),誰料吸引當地書商興趣,正式發行後銷量更是相當好。人們開始猜測這名文筆相當好的作者是誰?反覆推敲後,發現作者正是創作《變形記》、猶太裔的法蘭茲·卡夫卡。

看到這裡,不禁發現真正的人生往往比電影劇集來得精采。也許卡夫卡壓根兒沒有想到,當年給小女孩的信,竟然保留至今天,出版後更是大受歡迎(要知道文人藝術家在生時,十個有九個是窮鬼)。當年的小女孩,又有沒有想過那名安慰她的大叔,就是鼎鼎大名的卡夫卡?至於那二十封信,為什麼會在維也納墓園出現?是那個「有心人」放在那裡?還有台灣女留學生,要不是當初的好奇,也不可能成就發現卡夫卡最後作品的這件事。

《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》作者保羅.奧斯特便說︰「三個星期結束時,那二十封信已經撫平了小女孩內心的傷痛。她擁有一個故事。當一個人有幸活在一個故事裡、生活在想像的世界裡,現實世界的傷痛就會消失。只要故事繼續進行,現實就不再存在。」

最後,弱弱的想問,香港會買到這本《給菲菲的二十封信》嗎?

 

也有一件和卡夫卡拉不上關係的事。剛過去的假期都在重聽這首歌︰

 leeSA - 혹시라도 들릴까봐 (《需要浪漫2012》OST》

我常在想,世界上真的有那個人,可以完全接受、包容自己?而自己也可以用相同態度對待對方?尹碩賢(李真旭飾)愛在心裡難開口,朱悅梅(鄭有美飾)卻認為愛就是要說出來。多年來的分分合合,最後也認為只有對方也最適合自己。這樣的結局,是真的最美好圓滿嗎?

題外話,當初看《Nine︰九回時間旅行》,竟然認不出嚴肅的朴善宇和表面活潑的尹碩賢是同一人飾演,看來我看的韓劇還不夠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